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有英文摘要标准格式
无英文摘要标准格式
更多...  
         友情链接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更多...  
 
2020年 26卷 6期
刊出日期:2020-06-30

论著
临床研究
临床检验
预防保健
基础医学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
881 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向危重症的演变——避免应用呼吸机及更复杂治疗方法
郭翔, 刘金霞, 孙波, 庞桂芬, 杨林瀛, 高健, 乔炜超, 何士杰, 景卫革, 孙盛, 张庆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1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抗凝治疗对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动态变化过程和转归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23日来自于承德市第三医院8例新冠肺炎患者动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并分析病程早期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病人转归的影响。 结果:8例患者中,普通型患者4例,重型患者4例,经过积极抗凝治疗,未发展危重型病例,亦未出现死亡病例。8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88d,4例重症患者转为轻型患者平均时间为6.5d。入院时,患者症状包括:发热8例,体温最高为40℃;咳嗽4例;头痛2例;肌肉酸痛5例;畏寒2例;恶心呕吐1例;住院期间出现严重腹泻1例;合并基础疾病:慢性肺病2例,高血压病2例;住院期间4例出现呼吸衰竭,1例出现病毒性心肌炎,6例出现电解质紊乱。在实验室检查动态分析中,患者血常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降低或波动在低值下限附近,单核细胞总数升高3例;C反应蛋白升高6例;心肌酶升高1例;血乳酸水平在病程第11天以后开始检测,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血气分析出现Ⅰ型呼吸衰竭4例,血PH升高1例,PaCO2降低1例。6例患者早期实施抗凝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后,上述指标迅速趋于正常,未发展为危重症。 结论:新冠肺炎患者早期应用以抗凝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能够阻断病情进展为重症患者,待病人自身抗病毒免疫功能建立后,病人病情自然康复。
2020 Vol. 26 (6): 881-886 [摘要] ( 185 ) HTML (1 KB)  PDF (2813 KB)  ( 424 )
887 承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吴艳玲, 魏峰, 李琦, 陈秋成, 马樱子, 赵国良, 张扬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02
目的:通过分析承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3月31日承德市报告COVID-19病例数据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COVID-19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 结果:承德市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8例,其中确诊病例7例(87.5%),无症状感染者1例(12.5%),无危重症、死亡病例。病例感染来源以输入性为主,分布在全市三分之一的县区,发病中位年龄48岁,集中在40~59岁(75%),密切接触者总发病率为1.03%。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以重型为主,占57.14%,主要由于存在基础性疾病。发病至首诊平均间隔0.5d,首诊到确诊平均间隔1d,发病到确诊平均间隔2d,随着时间变化上述时间间隔呈现逐渐缩短趋势。发生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4例病例。 结论:我市病例感染来源以输入性为主,疫情风险等级处于低风险区,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综合防控策略,分级分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020 Vol. 26 (6): 887-891 [摘要] ( 235 ) HTML (1 KB)  PDF (1602 KB)  ( 251 )
892 南通海安地区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疗体会
冯剑春, 王华雨, 谢群, 吴丛霞, 邵峰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03
目的: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认识,减少误诊并为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全选2020年1月21日至3月3日在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传染科及南通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科隔离治疗的海安地区发生的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临床特征。 结果:共有5例确诊COVID-19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32~59岁,平均(43.6±5.7)岁;3例有武汉居住史或旅居史,1例与其中本地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例女性医务人员与本地确诊患者有可疑接触史;发病到确诊时间为5~10d,平均(7.8±1.5)d;普通型3例,重型1例,危重型1例;发热5例、咳嗽5例、咳痰4例、乏力5例、肌肉酸痛3例、头痛3例、气促胸闷4例、轻度腹痛腹泻1例;LYMPH下降2例,ESR加快1例,心肌酶谱异常5例,肝功能异常3例,PO2下降3例,SO2下降2例;hs-CRP升高2例,IL-6升高2例;5例患者核酸检测阳性。MSCT检查双侧肺病变4例,右侧肺病变1例,多为节段或亚段性磨玻璃样局限性炎性浸润。经高流量氧疗或辅助呼吸、中西医结合和支持等综合治疗后,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6~34d,平均(17.8±3.7)d,经随访1个月均未发现明显后遗症。 结论:海安地区COVID-19以普通型病例为主,发热为首发症状;危重症和重症病例的病程较短,炎症反应和器官损害程度显著;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临床医师应综合流行病史和临床特征,结合核酸检测和胸部MSCT检查,提高本地区COVID-19的疾病防治水平。
2020 Vol. 26 (6): 892-896 [摘要] ( 119 ) HTML (1 KB)  PDF (2696 KB)  ( 256 )
89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李爱新, 梁连春, 李侗曾, 潘闻, 黄晓婕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04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心血管疾病(CVD)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4日期间收治的COVID-19合并CVD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一般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指标、治疗和转归情况,最后随访日期为3月5日。 结果:普通型11例,重型9例,危重型1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6~94岁,平均年龄(71.1±13.2)岁,危重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普通型及重型患者(P<0.05)。40.0%的患者至少存在一种基础疾病,危重组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型及重型患者(P均<0.05)。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本组病例肌肉酸痛、鼻塞流涕症状较少。实验室检查80.0%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计数(L)减少,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白蛋白(ALB)下降、C反应蛋白(CRP)升高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下降,危重型患者L、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显著低于普通型患者,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RP、心肌酶谱则显著高于普通型患者(P均<0.05)。本组30例患者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休克5例。重型、危重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白蛋白治疗以及各种合并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普通型患者(P均<0.05)。截止2020年3月5日治愈出院23例,在院3例,死亡4例。死亡组患者年龄、NLR、血钠(Na)、肌钙蛋白I(TNI)以及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急性心肌损伤的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 结论:COVID-19合并CVD病情重、预后欠佳,高龄、高NLR、高钠血症和合并症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2020 Vol. 26 (6): 897-904 [摘要] ( 134 ) HTML (1 KB)  PDF (1351 KB)  ( 247 )
90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分析
伍伟, 黄河颂, 俞桥, 丁晓娟, 杨文超, 张梦云, 刘琳, 肖静静, 张勇, 何东初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0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88例为观察组,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88例患者外周血CD4+、CD8+绝对数分别为335.000(196.000,499.000)个/μL、223.000(118.000,324.000)个/μL,分别较健康对照组1027.933±235.014个/μL、727.033±210.633个/μL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和CD8+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重型、危重型三组CD4+、CD8+T细胞绝对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分析表明CD4+、CD8+绝对数可用于疾病程度的判断,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62个/μL、222个/μL。 结论:COVID-2019外周血CD4+和CD8+ T绝对数有不同程度降低,可能有助于预测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以及指导临床的治疗。
2020 Vol. 26 (6): 905-907 [摘要] ( 214 ) HTML (1 KB)  PDF (1334 KB)  ( 470 )
908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孙喆, 张玉娇, 杨娟, 魏巍, 洪宗启, 裴仁明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06
目的:回顾性分析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特征,探讨二者的变化过程。 方法:根据住院期间肺部病灶是否有进展将21例 COVID-19患者分为平稳组与进展组,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资料。 结果:①首诊症状以发热(52.38%)、咳嗽(38.09%)为主,4例(19.04%)无明显症状;②平稳组患者的肺部病灶在总病程第(13.06±5.41)天开始吸收,进展组在第(12.80±7.19)天开始进展,第(17.20±7.40)天开始吸收;两组在住院前病程、住院时间及总病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③普通组和进展组不同时期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NLR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入院时NLR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进展组高于平稳组。④肺部病灶累及一个肺叶5例(26.32%),两个肺叶2例(10.53%),三个肺叶3例(15.79%),四个肺叶5例(26.32%),五个肺叶4例(21.05%);影像表现:单纯磨玻璃影8例(42.11%),磨玻璃影伴实性成分11例(57.89%);5例(26.31%)见“铺路石征”,16例(84.21%)见“蒲公英果实征”,10例(52.63%)见“蒲公英种子征”;胸膜增厚10例(52.63%)。 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及CT检查结果可以提高普通型COVID-19的诊断能力,入院时NLR对疾病的进展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0 Vol. 26 (6): 908-911 [摘要] ( 101 ) HTML (1 KB)  PDF (1497 KB)  ( 242 )
       基础医学
912 川芎嗪通过激活VEGF介导的PI3K/ AKT信号通路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
朱百科, 王新新, 赵恒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07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评估川芎嗪对大鼠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神经功能症状及脑组织病理形态,以及大鼠血清和脑组织IL-6、TNF-α和MCP-1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VEGF、PI3K、P-AKT及AKT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以减轻大鼠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神经功能症状及病理形态(P<0.05),此外,其能够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和MCP-1的表达(P<0.05),增加脑组织VEGF、PI3K、P-AKT/AKT的表达(P<0.05)。 结论:川芎嗪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激活VEGF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2020 Vol. 26 (6): 912-916 [摘要] ( 161 ) HTML (1 KB)  PDF (1895 KB)  ( 305 )
917 丹皮酚通过上调SIRT1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刘超, 王明娟, 范彦芳, 单伟超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08
目的:检测丹皮酚对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 方法:使用Sprague Dawley (SD)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sirtuin1, SIRT1)表达水平。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DA)试剂盒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表达水平及大鼠血浆中心肌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含量。超声心动系统检测大鼠心脏功能和心室重构情况。 结果:丹皮酚显著减少了大鼠心脏组织中活性氧的含量,下调了MDA、LDH和CK的表达,并上调了SOD的表达水平。此外,超声心动图的结果说明丹皮酚还具有提高大鼠心脏功能和逆转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丹皮酚的预处理显著增强了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下调SIRT1逆转了上述所有丹皮酚的作用。 结论:丹皮酚通过上调SIRT1的表达,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大鼠心肌组织氧化应激和心肌损伤,并因此改善了心脏功能和心室重构情况。
2020 Vol. 26 (6): 917-920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1379 KB)  ( 288 )
921 miR-655-3p通过靶向抑制ZEB1对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赵雷, 肖二彬, 梁景卫, 刘会清, 刘丽娜, 田从哲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09
目的:研究miR-655-3p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系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 方法:通过qRT-PCR的方法检测HNSCC组织及细胞系(FaDu、SCC-9、TU686、TU212)中miR-655-3p的表达水平,并通过一系列细胞生物学实验检测miR-655-3p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进一步筛选miR-655-3p可能靶基因,探究其作用机制。 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3.17±0.20)相比,miR-655-3p在HNSCC癌组织中表达降低(2.89±0.17),P<0.05;与对照正常细胞系相比,miR-655-3p在HNSCC细胞系中表达降低,P<0.05。而过表达细胞系中miR-655-3p的表达后,可明显抑制HNSCC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ZEB1作为miR-655-3p的靶基因受其负向调控,miR-655-3p通过靶向抑制ZEB1的表达进而抑制HNSCC细胞系上皮-间充质转化进程。 结论:miR-655-3p在HNSCC癌组织及细胞系中低表达,能够通过靶向调控ZEB1的表达,抑制细胞系恶性表型的进展。
2020 Vol. 26 (6): 921-924 [摘要] ( 87 ) HTML (1 KB)  PDF (1502 KB)  ( 277 )
925 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曹诗茹, 李琰, 周荣秒, 黄茜, 霍向然, 王娜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10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miRNA表达谱,筛选差异miRNA并预测其靶基因,分析其生物学功能。 方法:下载GEO数据库食管鳞状细胞癌miRNA表达谱芯片数据GSE114110,应用GEO2R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筛选差异表达miRNA;应用GEO数据库食管鳞状细胞癌miRNA表达谱芯片数据GSE97049、GSE59973、GSE55856、GSE43732对所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应用miRNet预测其靶基因;采用DAVID进行生物功能富集分析;通过String、Cytoscape构建靶基因的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Hub基因,进一步构建miRNA-Hub gene网络;利用starBase在线分析工具分析Hub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分析GSE114110芯片数据共筛选出159个DE-miRNAs,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的86个,下调的73个。预测上调幅度前三名和下调幅度前三名miRNA的靶基因1700个,它们参与癌症通路、黏着斑、p53信号通路等。在PPI网络中,靶基因连通度最高的前十名为Hub基因,如MAPK1等。通过构建miRNA-Hub gene网络,我们发现大部分Hub基因都可能被hsa-miR-196a-5p和hsa-miR-1调控。hsa-miR-1调控的7个靶基因CDC42、POLR2K、PIK3CA、POLR2I、HIST2H2AC、FN1、VEGFA的表达在ESCC组织中较正常组织明显上调, hsa-miR-1与靶基因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因此,显著上调的7个基因可能是下调hsa-miR-1的靶点。 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上皮组织的差异DE-miRNAs表达,最终筛选出2个差异显著的miRNA和7个关键的Hub基因为进一步研究食管鳞癌的分子标志物和分子机制提供指导。
2020 Vol. 26 (6): 925-931 [摘要] ( 111 ) HTML (1 KB)  PDF (2312 KB)  ( 289 )
       论著
932 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IL-17 IL-35水平及与预后关系
罗钰填, 吕常艳, 谢嶷松, 刘雪燕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11
目的:检测鲍曼不动杆菌(AB)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白介素(IL)-17、IL-35水平,研究二者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127例AB所致VA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根据患者30d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84例),死亡组(43例)。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并比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IL-35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Pearson法分析IL-17、IL-35与T淋巴细胞亚群、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分析AB所致V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气管切开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血清中IL-17、IL-35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P<0.05);CD3+T、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降低(P<0.05)。Pearson法分析AB所致VAP患者血清中IL-17、IL-35与CD3+T、CD4+T、CD4+/CD8+均呈负相关(P<0.05),与CD8+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IL-17、IL-35、APACHEⅡ评分是AB所致VAP预后的危险因素,CD4+/CD8+是AB所致VAP预后的保护因素。 结论:AB所致VAP患者死亡组IL-17、IL-35水平升高,二者与免疫功能因子关系密切,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可作为AB所致VAP患者预后的指示性因子预测患者的预后状况。
2020 Vol. 26 (6): 932-935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1235 KB)  ( 253 )
936 纳洛酮联合舒血宁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SOD GSH iNOS的影响
颜建辉, 何鹤彬, 王敏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12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舒血宁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舒血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苏醒时间及苏醒后临床症状发生率,检测SOD、GSH、INOS、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表达水平。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81.82%),苏醒时间(75.24±24.11)min短于对照组(148.47±36.89)min,苏醒后临床症状发生率(14.55%)低于对照组(3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OD、GSH、iNOS、CK-MB、cTnI、ALT、AS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GSH水平高于对照组,iNOS、CK-MB、cTnI、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纳洛酮联合舒血宁可减轻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心肌损伤、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肝功能,促进苏醒,降低苏醒后临床症状的发生率。
2020 Vol. 26 (6): 936-940 [摘要] ( 81 ) HTML (1 KB)  PDF (1237 KB)  ( 246 )
941 莫沙必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疗效及对血清NO和SP水平的影响
闫骁春, 吴洪, 唐学贵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13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FC)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肠神经递质、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老年FC患者106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患者予以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全结肠转运时间、节段结肠转运时间差异性,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肠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O)、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每日排便时间、每周排便次数、腹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大便性状[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生活质量[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PAC-QOL)]等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右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左半结肠、全结肠转运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O、VIP水平和PAC-QOL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每日排便时间缩短,每周排便次数增加,腹痛VAS评分降低,Bristol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莫沙必利治疗老年FC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贴敷神阙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通过调节肠神经递质水平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2020 Vol. 26 (6): 941-945 [摘要] ( 97 ) HTML (1 KB)  PDF (1240 KB)  ( 456 )
946 LncRNA MEG3在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痰液中表达及意义
朱连海, 何长生, 申建伟, 杨丹平, 胡诤贇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14
目的:通过检测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痰液中LncRNA MEG3表达,分析其对疾病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和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3例,另选取同期体检显示健康婴幼儿103例为对照组。采集或收集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痰液后用qRT-PCR法检测LncRNA MEG3表达,分析其与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结果: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痰液中LncRNA MEG3表达水平依次显著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痰液中VEGF mRNA表达水平依次显著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及痰液中LncRNA MEG3表达水平与VEGF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P均<0.05)。有过敏史及治疗出院后并发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痰液中LncRNA MEG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无过敏史及未并发哮喘患儿(P<0.05)。有过敏史、VEGF高表达、LncRNA MEG3低表达是影响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不良预后危险因素(P均<0.05)。 结论: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痰液中LncRNA MEG3表达水平依次显著降低,可能与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及患儿预后有关。
2020 Vol. 26 (6): 946-950 [摘要] ( 90 ) HTML (1 KB)  PDF (1484 KB)  ( 254 )
951 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徐建丽, 陈刚, 古力巴旦木, 袁海龙, 曲建华, 王蕾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15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试验)联合检测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7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传统临床诊断结果分为IFI组50例,非IFI组128例,均行G试验、GM试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G试验、GM试验诊断临界值,分析G试验、GM试验及两者联合诊断IFI价值及诊断时间。 结果:经ROC曲线分析,G试验临界值为147.37pg/mL,GM试验临界值为0.88ug/L;与G试验、GM试验单独诊断相比,联合诊断IFI敏感性明显提高(P<0.05);与临床诊断相比,G试验、GM试验及联合检测均可缩短IFI诊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伴IFI诊断敏感性,缩短诊断等待时间。
2020 Vol. 26 (6): 951-953 [摘要] ( 93 ) HTML (1 KB)  PDF (1423 KB)  ( 219 )
954 大蒜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熊文, 魏文, 笪玉荣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16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使用20ng/mL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VSMCs增殖。将实验分4组:对照组(A组)、PDGF-BB刺激组(B组)、PDGF-BB+大蒜素处理组(C组)、PDGF-BB+大蒜素+脂多糖处理组(D组)。使用CCK-8实验及流式细胞周期检测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总的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磷酸化NF-κB p65(P-p65)蛋白表达水平。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采用ELISA检测。 结果: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VSMCs增殖活性显著增强;与B组比较C组VSMCs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而与C组比较,D组VSMCs增殖活性增强(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A组比较,B组磷酸化p65与总的p65比值(P-p65/p65)提高2.79倍(P<0.05);而与B组比较,C组P-p65/p65显著降低近58.0%(P<0.05)。与C组比较,D组P-p65/p65增加64.8%(P<0.05)。另外,各组间总的NF-κB p65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A组比较,B组TNF-α、IL-1β含量分别增加1.80倍和2.75倍;与B组比较,C组TNF-α、IL-1β含量分别降低44.4%和45.8%;而与C组比较,D组TNF-α、IL-1β含量分别增加28.1%和39.9%(P均<0.05)。 结论:大蒜素对大鼠VSMCs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2020 Vol. 26 (6): 954-958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1524 KB)  ( 226 )
959 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对CHB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分析
刘品兰, 姜琳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17
目的:分析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67例CHB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检查和肝组织穿刺活检术;根据Ishak评分,进行肝纤维化分期;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患者基线资料、血生化指标及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肝脏硬度值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肝脏硬度值对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67例患者中,肝纤维化分期0期8例,1期15期,2期17例,3期9例,4期8例,5期7例,6期3例。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患者年龄、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患者肝脏硬度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肝脏硬度值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肝脏硬度值的阈值为7.75kPa时,其诊断CHB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83%、75.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P<0.001)。 结论: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对CHB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早期评估肝纤维化分期。
2020 Vol. 26 (6): 959-962 [摘要] ( 103 ) HTML (1 KB)  PDF (1346 KB)  ( 316 )
963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炎症标志物心脏功能及疾病预后的影响
周玲华, 景秀梅, 顾永梅, 顾顺忠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18
目的:探讨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采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的效果和体会。 方法:将近年来收治的84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化治疗,观察组加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观察炎症、心脏标志物和心功能指标变化,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素-1(ET-1)和D-二聚体(D-D)等炎症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等心脏标志物水平,以及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指数(WMSI)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率组间无差异(P>0.05)。 结论:对行PCI的ACS患者采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心脏标志物水平,提高心脏功能,改善疾病预后,用药安全性较高。
2020 Vol. 26 (6): 963-966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2377 KB)  ( 188 )
967 自体血回收-回输对不同时程CPB下心脏手术患者IL-8 CRP蛋白的影响
夏夏, 黄铭, 朱睿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19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收-回输对不同时程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CPB心脏手术患者100例,均行自体血回收-回输,根据预计的CPB时程分为A组(n=32)、B组(n=30)和C组(n=38),其中A组时程>120min,B组时程60min~120min,C组时程<60min,检测各组IL-8、CRP,观察各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 结果:A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3.30±25.50)min和(810.01±101.11)mL,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3.30±19.28)min和(430.02±101.11)mL,明显高于C组(P<0.05);A组CPB结束后24h、48h的IL-8、CRP分别为(18.30±2.20)ng/L和(16.80±1.88)ng/L,(65.59±11.29)ng/L和(48.89±12.10)ng/L,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CPB结束后24h、48h的IL-8、CRP分别为(15.50±1.88)ng/L和(13.38±2.01)ng/L,(49.89±12.10)ng/L和(30.28±10.11)ng/L,明显高于C组(P<0.05);A组气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20±2.10)h和(12.10±2.10)d,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A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28.13%,明显高于C组(P<0.05)。 结论:CPB时程延长,自体血回收-回输下患者炎性反应越严重。
2020 Vol. 26 (6): 967-970 [摘要] ( 80 ) HTML (1 KB)  PDF (1230 KB)  ( 204 )
971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李旸, 王雪, 刘倩汝, 张桂青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20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纳入PTSD患者96例,随机分为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32例,低频和高频治疗组分别在右侧额叶背外侧区给予0.5 Hz和10Hz的rTMS,假刺激组不通电流,只有声音,治疗共3周。于治疗前1d及治疗3周后,采用PCL-C和MoCA量表评估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 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低频和高频刺激组PCL-C量表得分低于假刺激组,MoCA量表得分高于假刺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和高频治疗组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假刺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和高频治疗组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与MoCA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呈负相关,而低频和高频治疗组在上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TMS可有效改善PTS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促炎因子分泌实现的。
2020 Vol. 26 (6): 971-974 [摘要] ( 96 ) HTML (1 KB)  PDF (1235 KB)  ( 213 )
975 CDKN2B-AS1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
郝娜, 贾亚静, 田芸婕, 路晓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21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B-反义RNA(CDKN2B-AS1)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邯郸市中心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112例为病例组,另取同期因宫外孕、输卵管黏连等手术患者112例为对照组,采用DNA PCR测序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液CDKN2B-AS1基因多态性,分析CDKN2B-AS1基因rs10965235位点多态性与EM临床分期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DKN2B-AS1基因多态性对EM易感性的影响。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BMI、月经周期、CDKN2B-AS1 rs4977574位点等位基因A与G、AA与AG+GG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KN2B-AS1基因rs4977574位点与AA基因型比较,AG+GG基因型与EM易感性无关(OR=1.105,95% CI:0.819-1.491;P=0.124)。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CDKN2B-AS1基因rs10965235位点等位基因C、CC基因型频率高,等位基因A、CA+AA基因型频率低(χ2=4.397、4.075,P=0.036、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Ⅰ~Ⅱ期比较,III~IV期EM患者CDKN2B-AS1基因rs10965235位点CC基因型频率高、CA+AA基因型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8,P=0.023)。CDKN2B-AS1基因rs10965235位点,与CC基因型比较,携带CA+AA基因型可降低EM易感性(OR=0.564,95%CI:0.347-0.917,P=0.000)。 结论:CDKN2B-AS1基因rs4977574位点与EM易感性无关,rs1096523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女性EM易感性有关。
2020 Vol. 26 (6): 975-979 [摘要] ( 159 ) HTML (1 KB)  PDF (1259 KB)  ( 277 )
980 UBM对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晶状体悬韧带及术后房角形态的观察
崔冬梅, 吴小宏, 贺严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22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术前晶状体悬韧带及术后房角形态的观察。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拟行白内障手术的且晶状体悬韧带及术后房角形态情况不明的白内障合并PACG患者50例(50眼)为研究对象。术前患者均行UBM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情况及术后房角形态,评估UBM检查的准确性。 结果:UBM检查显示,50例白内障联合PAGG患者中,悬韧带异常者为29眼(58%),其中悬韧带异常者中,离断者9眼(18%),松弛20眼(40%)。手术结果显示,50例白内障联合PAGG患者中,悬韧带异常者为27眼(54%),其中悬韧带异常者中,离断者8眼(16%),松弛19眼(38%)。两种检查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确性较高。另UBM对患者房角定量化检测显示,术后患者房角的ACD、AOD500及TCPD值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D1的值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UBM可准确观察和定位晶状体悬韧带的异常情况,且对患者患眼房角形态的观察提供定量化检测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0 Vol. 26 (6): 980-982 [摘要] ( 172 ) HTML (1 KB)  PDF (1214 KB)  ( 447 )
983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指标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改善作用
陈颖, 刘正爱, 方亮, 陈会, 吴继雄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2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0例SAP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及对照组(n=39,采用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10、17(IL-6、IL-10、IL-17)]水平变化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内毒素(ET)、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变化;观察两组SAP患者的治疗效果及7d后病死率。 结果:治疗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TNF-α、IL-6、IL-10、IL-17、ET、IFABP、DAO及D-La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IL-10则有明显升高(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治疗组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治疗组7d病死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P<0.05)。 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抑制SAP患者体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降低SAP患者的短期死亡率,疗效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20 Vol. 26 (6): 983-987 [摘要] ( 98 ) HTML (1 KB)  PDF (1230 KB)  ( 250 )
988 动态增强MRI对乳腺FFDM检出的BI-RADS 4-5类非肿块型微钙化病灶的诊断价值
解丽丽, 白仁静, 郑义, 刘庆祥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2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检出的BI-RADS 4-5类非肿块型微钙化病灶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到2019年8月乳腺FFDM检出的BI-RADS 4-5类非肿块型微钙化病灶、均行双侧乳腺DCE-MRI检查、皆有病理结果的148例患者资料,共152个病灶。绘制两种诊断方法的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根据最大约登指数寻找最佳诊断阈值,作为判断两种诊断方法对乳腺病灶BI-RADS分类的良恶性界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对不同乳腺X线摄影BI-RADS分类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v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准确度,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不同BI-RADS分类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并采用Z检验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 结果:148例患者一共152个病灶,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良性62个,恶性90个,绘制两种诊断方法的ROC曲线,得出最佳诊断阈值均为4b,即判断两种诊断方法的BI-RADS 4b以下为良性,BI-RADS 4b及其以上为恶性;对于乳腺FFDM检出乳腺BI-RADS 4-5类非肿块型微钙化总共152病灶,FFDM诊断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86.7%、53.2%、72.9%、73.3%、73.0%,DCE-MRI诊断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93.3%、83.9%、89.4%、89.7%、89.5%,两者的敏感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222,P值为0.136>0.05),但两者的特异度、PPV、NPV、准确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503、8.674、4.681、13.495,P值均<0.05);对于FFDM检出乳腺BI-RADS 4类非肿块型微钙化总共125个病灶,FFDM诊断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82.4%、57.9%、70.0%、73.3%、71.2%,DCE-MRI诊断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92.6%、86.0%、88.7%、90.7%、89.6%,两者的敏感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294,P值为0.070>0.05),但两者的特异度、PPV、NPV、准确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122、7.903、5.229、13.428,P值均<0.05);对于FFDM检出乳腺BI-RADS 5类非肿块型微钙化总共27个病灶,FFDM诊断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100.0%、0、81.5%、0、81.5%,DCE-MRI诊断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95.5%、60.0%、91.3%、75.0%、88.9%,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准确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乳腺FFDM检出乳腺BI-RADS 4-5类非肿块型微钙化,FFDM及DCE-MRI诊断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907,两者AUC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值为4.068,P<0.0001,95%置信区间CI为0.0804~0.230)。 结论:对于FFDM检出乳腺BI-RADS 4类非肿块型微钙化病灶,DCE-MRI能有效提高病变的诊断效能;对于FFDM检出乳腺BI-RADS 5类非肿块型微钙化病灶的定性诊断,DCE-MRI无明显优势。
2020 Vol. 26 (6): 988-993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1707 KB)  ( 276 )
994 改良PPH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疗效及对血清HIF-1a VEGF和MMP-9水平的影响
梁嘉迪, 苏锦华, 李晓兰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25
目的:探讨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疗效及对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PPH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疼痛程度(VAS)评分、血清HIF-1a、VEGF和MMP-9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肛门功能评分。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VS 7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IF-1a、VEGF、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0%VS 30.00%)(P<0.05);观察组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改良PPH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疗效显著,可缓解疼痛程度,降低血清HIF-1a、VEGF和MMP-9水平,提高肛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 Vol. 26 (6): 994-997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1230 KB)  ( 206 )
998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hs-CRP IL-6 TNF-α及PCT水平及临床意义
黄慧, 陈俪媛, 王瀚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26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孕妇血清hs-CRP、IL-6、TNF-α及PCT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38例孕妇为感染组,胎膜早破未合并宫内感染的54例孕妇为未感染组,并以6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集三组孕妇晨间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IL-6、TNF-α及PCT水平。 结果:感染组孕妇血清hs-CRP、IL-6、TNF-α、PCT水平>未感染组>对照组(P<0.05);感染组足月与未足月孕妇血清hs-CRP、IL-6、TNF-α、PCT水平>未感染组,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未足月孕妇血清hs-CRP、IL-6、TNF-α及PCT水平>同组足月孕妇(P<0.05);感染组重度感染孕妇血清hs-CRP、IL-6、TNF-α、PCT水平>中度>轻度(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hs-CRP、IL-6、TNF-α、PCT水平预测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而其联合预测的AUC值最大,敏感度、特异度达90.6%、92.7%。 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s-CRP、IL-6、TNF-α、PCT水平对胎膜早破孕妇早期宫内感染具有积极的预测价值。
2020 Vol. 26 (6): 998-1001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1367 KB)  ( 258 )
1002 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万有军, 刘登河, 徐元平, 韦伟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27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及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本实验,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给予有创通气,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7d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呼气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比(PEF%)并观察外周动脉血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7d的血浆BNP水平。 结果:两组治疗后1d、7d的FEV1、FEV1/FVC、PE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1d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1d、7d的PaO2、PaCO2、SaO2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1d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d、7d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1d、7d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相较于无创通气,有创通气能够更加迅速地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BNP水平,缓解心肺血流动力学异常,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2020 Vol. 26 (6): 1002-1004 [摘要] ( 89 ) HTML (1 KB)  PDF (1218 KB)  ( 251 )
       临床研究
1005 单一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疗效分析
张志文, 黄玉良, 丘龙海, 陈锐雄, 王晓峰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28
目的:探讨单一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治疗肘入路关节三联征的疗效对比。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手术治疗的43例肘关节三联征患者,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单一外侧入路(A组,24例)和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B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肘关节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等。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尺神经损伤症状高于A组(P<0.05)。平均随访时间24.6月,终末随访时,A组肘关节屈曲、伸直、旋前、旋后活动度均较B组好,存在统计学上差异(P<0.05);A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B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MEPS总评分低于B组,但是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单一外侧入路及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单一外侧入可以较好减轻肘关节软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僵硬及尺神经损伤等风险,在术后肘关节活动度恢复有明显优势。
2020 Vol. 26 (6): 1005-1009 [摘要] ( 89 ) HTML (1 KB)  PDF (1731 KB)  ( 228 )
1010 普拉洛芬滴眼液对白内障围手术期角膜内皮和泪液炎性指标的影响
张娟娟, 薛涛, 王 升, 董永孝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29
目的:观察普拉洛芬滴眼液对白内障围手术期角膜内皮和泪液炎性指标的影响。 方法:病例纳入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均为因白内障到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共计580例610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围术期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处理作为对照组(290例302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作为观察组(290例308眼),对比两组角膜内皮和泪液炎性指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泪液炎性因子IL-6指标对比,术前无差异,术后各个时段观察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各个时段TNF指标与术前相比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在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不增加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有利于降低泪液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2020 Vol. 26 (6): 1010-1012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1212 KB)  ( 273 )
1013 乳腺癌患者早期使用钼靶X线摄片联合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
张翠景, 黄廷玮, 崔瑞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3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早期使用钼靶X线摄片联合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乳腺癌患者99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乳腺良性病变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均行钼靶X线摄片、磁共振全乳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并与病理结果对比,评价钼靶X线摄片联合磁共振的诊断效能,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182例患者,经病理诊断检出病灶190个,包括双侧病变5例,单侧乳腺两个病灶3例;乳腺癌X线摄片示典型肿块、钙化、结构扭曲、局灶不对称、结构扭曲伴钙化、弥漫性密度增高等征象;观察组磁共振参数值Slope、SlopeR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X线、磁共振单独诊断,误诊率、漏诊率低于X线、磁共振单独诊断(P<0.05);病灶最大径<1.71cm是影响乳腺癌诊断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乳腺癌早期患者可能存在多个病灶,其在钼靶X线摄片、磁共振中具有不同典型形态特征,二者联合能优势互补,提高诊断敏感性,更利于发现早期微小病灶,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2020 Vol. 26 (6): 1013-1019 [摘要] ( 113 ) HTML (1 KB)  PDF (1485 KB)  ( 321 )
1020 重症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肠内肠外营养序贯治疗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王恺, 郑振茹, 李卫敏, 董冠楠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31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及肠内肠外营养贯序治疗对重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重症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均经营养风险筛查。将其中提示具有营养风险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内肠外营养序贯治疗。于入院时、治疗后14d检测患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患者的总住院费用、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90例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NRS 2002平均(5.26±1.02)分,其余47例患者平均NRS2002(2.35±0.68)分,具有显著性差异(t=-17.607,P=0.000)。将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后14d,两组患者ALB、PA和TRF水平均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住院费用、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5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8.89%(χ2=6.559,P=0.010)。感染和应激性血糖升高事件上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序贯治疗,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恢复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2020 Vol. 26 (6): 1020-1023 [摘要] ( 103 ) HTML (1 KB)  PDF (1217 KB)  ( 189 )
1024 血糖水平与开胸手术及心肺转流术患儿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刘超, 刘锴, 罗纲, 黄维勤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32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与开胸手术及心肺转流术(CPB)患儿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100例均行开胸手术和CPB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进行分组,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收集患儿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围手术期血糖水平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诱发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38例患儿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8.00%。相比无并发症组,并发症组年龄较小,体重较轻,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增加,术中输血量明显增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矫正评分(RACHS-1)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儿CPB开始时、CPB结束时及CPB后20min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其中CPB后20min达到峰值;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后血糖水平有所降低,但入住ICU时、入住ICU后24h的平均血糖值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儿围手术期血糖水平的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RACHS-1评分均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开胸手术和CPB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手术时间、住院天数、RACHS-1评分情况密切相关,而与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可能并无密切关系。
2020 Vol. 26 (6): 1024-1028 [摘要] ( 130 ) HTML (1 KB)  PDF (1246 KB)  ( 445 )
1029 欣母沛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及产后恢复的影响
李小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33
目的:探讨欣母沛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及产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入住我院的阴道分娩患者1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3例,对照组予以欣母沛预防出血,研究组予以欣母沛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预防出血,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宫底高度、宫缩次数、血压变化情况。 结果:对照组产后2h、产后1d的出血量都多于研究组,产后发生出血的概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用药前宫底高度、宫缩次数都无差异(P>0.05),对照组用药后0.5h、用药后1.0h,宫底高度高于研究组,宫缩次数少于研究组(P<0.05),两组用药前、用药后0.5h、用药后1.0h舒张压及收缩压都无差异(P>0.05)。 结论: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过程中,使用欣母沛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
2020 Vol. 26 (6): 1029-1031 [摘要] ( 128 ) HTML (1 KB)  PDF (1217 KB)  ( 376 )
1032 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急慢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中的临床意义
秦诗阳, 曹雪松, 房亮, 张蕊, 刘会玲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34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急慢性肺栓塞(PE)患者右心功能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PE患者96例进行研究,其中急性肺栓塞(APE)患者52例,慢性肺栓塞(CPE)患者44例,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测量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d)、右心室横径(RV)、右心房横径(RA)、肺动脉主干内径(MPA)、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每搏输出量(RVSV)并计算右室射血分数(RVEF),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检测并测量右室Tei指数等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APE组RVAWTd、RV及RA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E组RVAWTd、RV及RA高于APE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组RVEDV、RVESV及PASP均高于对照组,RVSV和RVEF低于对照组,且CPE组RVEDV、RVESV及PASP高于APE组和对照,RVSV和RVEF低于APE组和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组ICT+IRT、ET及右室Tei指数高于对照组,且CPE组ICT+IRT、ET及右室Tei指数高于APE组和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DE和TDI技术可准确反映APE及CPE患者右心室舒缩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急慢性鉴别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2020 Vol. 26 (6): 1032-1035 [摘要] ( 109 ) HTML (1 KB)  PDF (2338 KB)  ( 419 )
1036 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优化与术后恢复效果的观察
李光宝, 尹建文, 张轶群, 李时中, 吴祖同, 贺爱军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35
目的:探索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优化与术后恢复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皮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骼恢复状况、功能障碍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腰腿疼痛程度、提举重物情况、个人生活料理情况、坐立状况、行走状况、睡眠状况以及站立状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疗效显著,压力释放彻底,且具有微创、手术视野清晰的优点,术后骨骼恢复较快,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
2020 Vol. 26 (6): 1036-1038 [摘要] ( 226 ) HTML (1 KB)  PDF (2518 KB)  ( 962 )
1039 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蔡燕, 宋林峰, 王璐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3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AC)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疗效分析。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II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各31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AC,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 pred)]、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涎液化糖链蛋白6(KL-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不良反应,并采用Pearson分析治疗前血清TGF-β1、KL-6、PPARγ与治疗前临床-影像-生理(CRP)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RP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87%)高于对照组(61.29%,P<0.05);观察组治疗后MVV、TLC、FVC、DLco/VA% pred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F-β1、KL-6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PARγ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清TGF-β1、KL-6与治疗前CRP评分呈正相关,治疗前血清PPARγ与治疗前CRP评分呈负相关(P<0.05)。 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AC治疗IIP,可抑制肺纤维化进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下调TGF-β1与KL-6有关。
2020 Vol. 26 (6): 1039-1044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1382 KB)  ( 273 )
       临床检验
1045 河北地区Rh部分D变异型的基因分布特点
乔芳, 王宁, 王远花, 钱明明, 郭霞, 赵倩, 田亚娟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37
目的:分析河北地区RhD变异型个体中的部分D变异型标本的基因分布。 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样本的Rh系统的5个抗原;并采用PCR-SSP技术检测Rh部分D变异型的基因分型; 结果:107例RhD变异型中检出14例部分D基因型,分别为11例D cat.VI type3型,2例D cat.Va type2型,1例D cat.IIIc型。 结论:河北地区Rh部分D变异型个体基因型呈多态性分布,其中以D cat.VI type3型最为常见。
2020 Vol. 26 (6): 1045-1047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2556 KB)  ( 408 )
       预防保健
1048 数字化院感监控有效控制术后肺炎方法探究
池水晶, 封燚, 李慧, 杨悦, 唐冠杰, 崔淼航, 赵立华, 赵凯峰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38
目的:通过监测胸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制定相应防控和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方法:对2019年入住胸外科的所有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整个过程分为数据收集统计阶段、防控措施制定阶段、现场干预阶段及结果反馈阶段4个阶段。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通过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入住胸外科所有患者1020例,监测记录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体分布、感染部位和途径等指标。其次根据监测结果,制定防控措施并实施具体干预措施,最后,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完善和反馈。通过监测胸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制定相应防控和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使用数字化院感监控管理,使得胸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无统计学差(3.52%vs2.94%,χ2=0.138 P>0.05);手术部位感染率(SSI)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4.35%vs3.85%,χ2=0.048,P<0.05);术后肺炎(POP)发生率由(5.8%vs2.56%,χ2=0.368,P>0.05)。感染以POP及SSI为主,SSI患者为8例,占0.78%,POP患者为16例,占1.18%;。检出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9株(占比26%),肺炎克雷伯杆菌8株(占比23%)。 结论:数字化院感监控管理措施实施能够有效提高的医院感染诊断水平,降低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
2020 Vol. 26 (6): 1048-1052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1245 KB)  ( 243 )
1053 2004年至2016年唐山市男男性行为者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
魏学前, 毛立超, 商秀丽, 张志坤, 张庆娟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6.039
目的:了解2004年至2016年唐山市报告的男男性行为者(MSM)HIV/AIDS的流行特征,为完善唐山市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16年底历史卡片,筛选唐山市报告的男男同性传播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2004年至2016年唐山市共报告男男同性传播病例581例。其中,15~24岁青年最多,占34.4%;未婚者居多,占60.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最多,占34.3%;工人最多,占20.8%。样本来源主要为VCT,占44.1%。同性性伴数在3~4人、5~9人的MSM感染者/病人,年龄越小所占构成比越高(χ2=4.416,P<0.05)。经VCT检出的病例中,年龄越小所占构成比越高;经医疗机构检出的病例中,年龄越大所占构成比越高(χ2=6.035,P<0.05)。 结论:近年来,唐山市男男同性传播病例增长较快,MSM人群尤其是中老年MSM人群VCT的利用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对VCT门诊的宣传和建设,同时深入开展医疗机构主动提供HIV咨询检测(PITC)工作,尽多、尽早地发现HIV感染者,减少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
2020 Vol. 26 (6): 1053-1056 [摘要] ( 151 ) HTML (1 KB)  PDF (1300 KB)  ( 177 )
冀ICP备17001990号-1    冀公网安备13080202000677号
版权所有 © 2016 《河北医学》杂志社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