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有英文摘要标准格式
无英文摘要标准格式
更多...
友情链接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更多...
2025年 31卷 7期
刊出日期:2025-07-31
论著
临床研究
文献综述
病例报告
公共卫生
论著
1057
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Hippo途径调控糖酵解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
周矗, 周瑀, 安玲, 王云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1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结直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HT29细胞分为5组:Con组(HT29细胞)、HSYA低剂量组(HSYA-L组,HT29+20μmoL/L HSYA)、HSYA中剂量组(HSYA-M组,HT29+30μmoL/L HSYA)、HSYA高剂量组(HSYA-H组,HT29+40μmoL/L HSYA)和XMU-MP-1(Hippo抑制剂XMU-MP-1,HT29+40μmoL/L HSYA+3μmoL/L XMU-MP-1)。采用CCK-8实验检测HSYA对HT2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计算半抑制浓度(IC
50
)值;采用EdU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T2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相应试剂盒检测HT29细胞中葡萄糖消耗量、乳酸生成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糖酵解和Hippo途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Con组相比,HSYA-L组、HSYA-M组、HSYA-H组细胞活力、增殖率、迁移率和穿膜细胞数、葡萄糖消耗量、乳酸生成量、HXK2、LDHA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p-MST1/2、p-LATS1/2、YAP、TAZ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XMU-MP-1组相比,HSYA-H组细胞活力、增殖率、迁移率和穿膜细胞数、葡萄糖消耗量、乳酸生成量、HXK2、LDHA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p-MST1/2、p-LATS1/2、YAP、TAZ水平显著升高(P<0.05)。
结论:
HSYA能够显著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Hippo途径,进而调控糖酵解过程相关。
2025 Vol. 31 (7): 1057-1063 [
摘要
] (
49
)
HTML
(1 KB)
PDF
(2527 KB) (
22
)
1063
吉马酮调节RhoA/ROCK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师红利, 王莉, 胡帅, 张慧慧, 袁丽芳, 张玲玥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2
目的:
探讨吉马酮基于RhoA/ROCK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CR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CRC细胞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L-吉马酮组、M-吉马酮组、H-吉马酮组、Y-27632组、H-吉马酮+LPA组。分别利用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Transwell法、western blot检测SW480细胞的增殖活性、凋亡、迁移、侵袭能力以及RhoA/ROC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的OD值、细胞凋亡率、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RhoA、ROCK蛋白表达比较,L-吉马酮组、M-吉马酮组、H-吉马酮组、Y-27632组细胞OD值、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RhoA、ROC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H-吉马酮组比较,H-吉马酮+LPA组细胞OD值(P<0.001)、划痕愈合率(P<0.001)、侵袭细胞数(P<0.001)、RhoA(P<0.001)、ROCK(P<0.00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P<0.001)显著降低(P<0.05)。
结论:
吉马酮对CR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实现的。
2025 Vol. 31 (7): 1063-1068 [
摘要
] (
31
)
HTML
(1 KB)
PDF
(3177 KB) (
9
)
1068
基于PI3K/AKT通路探讨肺岩宁方对肺腺癌细胞奥希替尼耐药的逆转作用
白月琴, 刘畅, 赵艳莉, 张梦馨, 樊佳鑫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3
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探讨肺岩宁方对肺腺癌细胞奥希替尼(AZD9291)耐药的逆转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H1975,并建立AZD9291耐药细胞株(H1975/AZD),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肺岩宁方对H1975/AZD细胞活性的影响;将H1975/AZD细胞分为:H1975/AZD组、肺岩宁方低剂量组(10g/L)、肺岩宁方高剂量组(15g/L)、肺岩宁方高剂量+PI3K激活剂(740Y-P)组(15g/L肺岩宁方+30μmoL/L 740Y-P),另取未建立耐药性的细胞作为对照(Control)组。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1975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1975细胞凋亡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H1975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H1975细胞侵袭情况;qRT-PCR检测各组H1975细胞中Bcl-2、Bax、PI3K、AKT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1975细胞中Bcl-2、Bax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
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1975/AZD组细胞各行为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1975/AZD组相比,肺岩宁方低、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目、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Bcl-2 mRNA及蛋白表达量下降,细胞凋亡率、Bax、PI3K、AKT mRNA和Bax、p-PI3K、p-AKT蛋白表达量上升(P<0.05);与肺岩宁方高剂量组相比,肺岩宁方高剂量+740Y-P组细胞中以上各指标趋势得到逆转(P<0.05)。
结论:
肺岩宁方可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激活逆转肺腺癌细胞的奥希替尼耐药性。
2025 Vol. 31 (7): 1068-1075 [
摘要
] (
19
)
HTML
(1 KB)
PDF
(2043 KB) (
5
)
1075
miR-34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自噬改善白内障
李立宪, 李娜, 胡俊贵, 孙玉亮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4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34(microRNA-34,miR-34)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其在介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自噬,改善白内障大鼠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诱导法构建白内障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皮下注射200mg/kg的D-半乳糖)、NC-agomir组(皮下注射200mg/kg的D-半乳糖+尾静脉注射NC-agomir)、miR-34 agomir组(皮下注射200mg/kg的D-半乳糖+尾静脉注射5nmoL miR-34 agomir)和LY294002组(PI3K/Akt通路抑制剂,造模前单次腹腔注射0.3mg/kg 的LY294002+尾静脉注射5nmoL的miR-34 agomir),每组15只。治疗结束后,采用RT-qPCR检测各组大鼠晶状体中miR-34的表达水平;显微镜下观察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浑浊程度并对晶状体浑浊程度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晶状体大鼠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大鼠LECs中LC3自噬小体形成情况;相应试剂盒检测LECs中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LECs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iR-3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出现典型的白内障,且晶状体浑浊评分明显增加(P<0.05),LECs排列紊乱,肿胀明显,组织结构损坏严重,皮质区出现大量空泡,Beclin-1、LC3荧光强度、LC3-Ⅱ/LC3-I水平显著增加,SOD、p62、p-PI3K、p-Akt、p-mTOR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NC-agomir组大鼠的白内障程度,晶状体浑浊评分,晶状体病理损伤程度无显著差异,ROS、MDA、Beclin-1、LC3荧光强度、LC3-Ⅱ/LC3-I、SOD、p62、p-PI3K、p-Akt、p-mTO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NC-agomir组相比,miR-34 agomir组大鼠miR-34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晶状体浑浊评分明显降低(P<0.05),上皮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皮质区空泡减少,ROS、MDA、Beclin-1、LC3荧光强度、LC3-Ⅱ/LC3-I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p62、p-PI3K、p-Akt、p-mTOR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miR-34 agomir组相比,LY294002组大鼠miR-34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晶状体浑浊评分显著增加(P<0.05),上皮细胞整齐度和完整性降低,细胞轻度肿胀,有少量空泡,ROS、MDA、Beclin-1、LC3荧光强度、LC3-Ⅱ/LC3-I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p62、p-PI3K、p-Akt、p-mTOR水平显著增加(P<0.05)。
结论:
miR-34在白内障大鼠中低表达,上调其表达能够减轻大鼠LECs的氧化应激和自噬,所涉及的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2025 Vol. 31 (7): 1075-1082 [
摘要
] (
17
)
HTML
(1 KB)
PDF
(1845 KB) (
5
)
1082
PNMA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研究
黄丽华, 左毅, 韦珍平, 黄雨菲, 李彩兰, 耿焱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5
目的:
探究副肿瘤抗原Ma家族成员5(PNMA5)在胃癌(G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G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42例G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NMA5的表达情况。培养GC细胞系SGC-7901、HGC27、N87、SNU1、BGC-823和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NMA5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转染细胞的方法构建稳定过表达PNMA5的N87细胞株(PNMA5-OE-N87)及其阴性对照细胞株(PNMA5-OENC-N87)、稳定敲低PNMA5的HGC27细胞株(shPNMA5-HGC27)及其阴性对照细胞株(shPNMA5-NC-HGC27)。随后,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活性,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N-cadherin表达水平。构建裸鼠GC荷瘤模型,观察PNMA5过表达或敲低对肿瘤体内生长和EMT水平的影响。
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PNMA5在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0.05)。与GES-1细胞相比,PNMA5在GC细胞系中均表达上调(均P<0.05)。与PNMA5-OENC-N87细胞相比,PNMA5-OE-N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均显著升高,Vimentin、N-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shPNMA5-NC-HGC27细胞相比,shPNMA5-HGC2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均显著降低,Vimentin、N-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体内实验中,PNMA5过表达促进GC肿瘤生长和EMT,而敲低PNMA5则抑制肿瘤生长和EMT(均P<0.05)。
结论:
PNMA5在GC中表达上调,并且促进G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是GC的促癌因子。
2025 Vol. 31 (7): 1082-1087 [
摘要
] (
15
)
HTML
(1 KB)
PDF
(2212 KB) (
5
)
1087
基于miR-146a/TRAF6轴探讨LncRNA NORAD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焦亡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李杨, 刁玉巧, 王江娅, 朱秀丽, 江莲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6
目的:
基于微小RNA 146a(miR-146a)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6(TRAF6)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ORAD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细胞焦亡、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方法:
培养NHL细胞系Jurkat、Raji和正常B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LncRNA NORAD、miR-146a和TRAF6表达水平。选择Raji细胞系进行LncRNA NORAD表达敲低处理(NORAD-siNC组,NORAD-si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Cleaved caspase1、Gasdermins-DN端体(N-GSDMD)、TRAF6表达水平变化,qRT-PCR检测miR-146a表达水平变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介素-1β(IL-1β)、IL-18水平变化,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活性变化。之后,通过检测双萤光素酶活性验证LncRNA NORAD和miR-146a、miR-146a和TRAF6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与正常B细胞相比,LncRNA NORAD和TRAF6在Jurkat、Raji细胞中表达升高,miR-146a在Jurkat、Raji细胞中表达降低。与NORAD-siNC组细胞相比,NORAD-si组细胞miR-146a、NLRP3、N-GSDMD、Cleaved caspase1表达水平升高,TRAF6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减弱,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和IL-18水平均升高。双萤光素酶检测结果表明,LncRNA NORAD和miR-146a、miR-146a和TRAF6之间均存在靶向结合关系。
结论:
LncRNA NORAD在NHL细胞中表达上调,敲低LncRNA NORAD表达可以通过miR-146a/TRAF6轴诱导NHL细胞焦亡,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
2025 Vol. 31 (7): 1087-1092 [
摘要
] (
11
)
HTML
(1 KB)
PDF
(2297 KB) (
4
)
1092
温阳通痞消积方通过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对肝癌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杨春, 向彩琼, 覃鑫, 邹丹, 张军, 郑新平, 徐大志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7
目的:
探讨温阳通痞消积方(WYTP)是否可通过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小鼠肝癌细胞凋亡。
方法:
培养肝癌H22细胞,并建立H22肝癌移植瘤裸鼠模型,将裸鼠分为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温阳通痞消积方(WYTP)低剂量(WYTP-L)组、WYTP中剂量(WYTP-M)组和WYTP高剂量(WYTP-H)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肿瘤抑制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分析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leaved-Caspase-9、Caspase-9、Caspase-3、Cleaved-Caspase-3、Cyt C、Bax、Bcl-2、PCNA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各组裸鼠生存状态基本良好。与对照组比较,WYTP-L组、WYTP-M组和WYTP-H组和阳性药物组裸鼠肿瘤细胞排列疏松,可见不同程度核固缩和空泡现象,有细胞坏死现象,肿瘤质量、体积、线粒体膜电位、Bcl-2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抑瘤率、肿瘤细胞凋亡数量、肿瘤组织细胞Cleaved-Caspase-9、Caspase-9、Caspase-3、Cleaved-Caspase-3、Cyt C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阳性药物组与WYTP-H组裸鼠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WYTP通过调节线粒体细胞凋亡途径可促进肝癌小鼠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
2025 Vol. 31 (7): 1092-1097 [
摘要
] (
14
)
HTML
(1 KB)
PDF
(2604 KB) (
5
)
1097
金丝桃苷调控Hippo/YAP通路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损伤的影响
乔欣, 朱南, 王磊磊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8
目的:
基于Hippo/YAP通路,探究金丝桃苷(HYP)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组织损伤的作用机理。
方法:
依据改良Hulth法构建KOA大鼠模型,将KOA大鼠分为模型组(Model)、金丝桃苷低剂量组(HYP-L,25mg/kg HYP)、金丝桃苷高剂量组(HYP-H,50mg/kg HYP)、金丝桃苷高剂量+VTFP(YAP抑制剂)组(HYP-H+VTFP,50mg/kg HYP、10mg/kg VTFP),每组12只。另设12只仅暴露关节腔不进行其它处理的大鼠为假手术组(Sham)。Lequesne MG评估大鼠行为学;ELISA检测关节液TNF-α、IL-1β、IL-6、MMP-3、MMP-13水平;HE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情况;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AZ、YAP蛋白表达。
结果:
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行为学评分、TNF-α、IL-1β、IL-6、MMP-3和MMP-13水平、软骨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TAZ、YAP水平显著降低(P<0.05),HE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显示软骨组织缺损严重、细胞数量减少、表层粗糙以及染色分布杂乱;与Model组相比,HYP-L组、HYP-H组大鼠行为学评分、TNF-α、IL-1β、IL-6、MMP-3和MMP-13水平、软骨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TAZ、YAP水平显著升高(P<0.05),软骨组织厚度和细胞数量增加,表层损伤减轻;VTFP可一定程度减少HYP对KOA大鼠软骨组织损伤改善作用。
结论:
HYP可能通过调控Hippo/YAP通路来减轻KOA大鼠软骨组织损伤。
2025 Vol. 31 (7): 1097-1102 [
摘要
] (
7
)
HTML
(1 KB)
PDF
(1976 KB) (
3
)
1102
LncRNA MALAT1靶向miR-106a-5p/Smad7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
白波, 马佳良, 刘永权, 张玉舰, 陈国栋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9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MALAT1)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是否与微小RNA-106a-5p(miR-106a-5p)/母亲DPP同源物7(Smad7)有关。
方法:
以人软骨细胞系C20/A4作为研究对象,通过IL-1β诱导软骨细胞损伤模型,并分为IL-1β组、IL-1β+sh-NC组、IL-1β+sh-MALAT1组、IL-1β+sh-MALAT1+inhibitor NC组、IL-1β+sh-MALAT1+miR-106a-5p inhibitor组,不进行IL-1β诱导的C20/A4为Control组。通过qRT-PCR对LncRNA MALAT1、miR-106a-5p和Smad7 mRNA表达进行检测;通过MTT和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增殖及凋亡进行检测;通过ELISA对IL-6、IL-8、IL-10水平进行检测;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对miR-106a-5p与LncRNA MALAT1、Smad7靶向关系进行验证;通过Western blot对凋亡相关蛋白进行检测。
结果:
相较于Control组,IL-1β组LncRNA MALAT1、Smad7 mRNA表达、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IL-6、IL-8水平、Bax蛋白表达升高,miR-106a-5p表达、IL-10水平、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相较于IL-1β组和IL-1β+sh-NC组,IL-1β+sh-MALAT1组LncRNA MALAT1、Smad7 mRNA表达、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IL-6、IL-8水平、Bax蛋白表达降低,miR-106a-5p表达、IL-10水平、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相较于IL-1β+sh-MALAT1组和IL-1β+sh-MALAT1+inhibitor NC组,IL-1β+sh-MALAT1+miR-106a-5p inhibitor组LncRNA MALAT1无差异(P>0.05),miR-106a-5p表达、IL-10水平、Bcl-2蛋白表达降低,Smad7 mRNA表达、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IL-6、IL-8水平、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MALAT1靶向调控miR-106a-5p/Smad7轴。
结论:
沉默MALAT1,能够使miR-106a-5p表达上调,同时抑制Smad7表达,进而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缓解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
2025 Vol. 31 (7): 1102-1109 [
摘要
] (
13
)
HTML
(1 KB)
PDF
(1740 KB) (
3
)
1109
TNFAIP3调节Sirt1 /FOXO3/Wnt/β-catenin轴改善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
王晶, 刘大丰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10
目的:
旨在探讨TNFAIP3(TNFα诱导蛋白3)对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自体髓核移植法构建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8只健康大鼠作为假手术组,除未放置髓核外其余操作同造模大鼠一致。造模5d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布洛芬,20mg/kg)、AAV空病毒组、TNFAIP3过表达组(150μL AAV-R-TNFAIP3,1×10
12
vg/mL),每组8只。阳性对照组以20mg/kg腹腔注射布洛芬注射液。TNFAIP3过表达组腹腔注射AAV-R-TNFAIP3病毒载体,AAV空病毒组腹腔注射等量AAV空病毒载体,每周一次,其余时间与假手术组、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治疗4周后,Von Frey纤毛测试大鼠的机械缩足阈值评估治疗镇痛效果,HE染色观察大鼠腰椎组织的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腰椎组织中TNFAIP3、Sirt1(沉默调节蛋白1)、FOXO3、Wnt3a、β-catenin(β-连环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相比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AV空病毒组大鼠机械性痛觉阈值明显降低(P<0.05),腰椎组织炎性细胞及病理损伤明显增加(P<0.05),血清促炎因子TNF-α和 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腰椎组织中TNFAIP3、Sirt1和FOXO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Wnt和β-catenin明显上调(P<0.05)。相比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TNFAIP3过表达组大鼠机械性痛觉阈值明显升高(P<0.05),腰椎组织炎性细胞及病理损伤明显减少(P<0.05),血清促炎因子TNF-α和 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TNFAIP3过表达组大鼠腰椎组织中TNFAIP3、Sirt1和FOXO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Wnt3a和β-catenin明显下调(P<0.05)。
结论:
TNFAIP3通过调节Sirt1/FOXO3/ Wnt/β-catenin轴改善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及病理变化。
2025 Vol. 31 (7): 1109-1115 [
摘要
] (
11
)
HTML
(1 KB)
PDF
(1489 KB) (
3
)
1115
雷公藤甲素调控TXNIP/NLRP3通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赵小艳, 李志鹏, 许康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11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TPL)调节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AGA组、AGA+TPL组、AGA+TPL+Ad-NC组和AGA+TPL+Ad-TXNIP组,每组12只大鼠;在造模前和造模4h、8h、24h、48h进行各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测定;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ROS和SOD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验测定踝关节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中TXNIP表达量;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XNIP/NLRP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
与Sham组相比,AGA组大鼠各时间点踝关节肿胀度、ROS、IL-1β、IL-18、TXNIP、NLRP3和Caspase 1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滑膜组织明显增厚,炎性细胞增多,软骨细胞明显水肿,关节出现水肿;与AGA组相比,AGA+TPL组大鼠在造模8、24、48h的踝关节肿胀度、ROS、IL-1β、IL-18、TXNIP、NLRP3和Caspase 1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炎性细胞和滑膜组织厚度均减少,炎症和水肿减轻;与AGA+TPL+Ad-NC组相比,AGA+TPL+Ad-TXNIP组大鼠在造模8、24、48h的踝关节肿胀度、ROS、IL-1β、IL-18、TXNIP、NLRP3和Caspase 1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炎性细胞和滑膜组织厚度均增加,关节内仍出现较为严重的炎症和水肿。
结论:
TPL可能通过调控TXNIP/NLRP3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缓解AGA大鼠踝关节损伤。
2025 Vol. 31 (7): 1115-1120 [
摘要
] (
8
)
HTML
(1 KB)
PDF
(1604 KB) (
3
)
1121
miR-93-5p通过靶向ROCK2对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影响
王静, 刘佳, 何立芳, 宋玉竹, 薛艳云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12
目的:
探讨微小RNA-93-5p(miR-93-5p)通过靶向Rho激酶2(ROCK2)对狼疮性肾炎(LN)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细胞损伤的影响。
方法:
qRT-PCR法检测2023年7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3例LN患者(LN组)和体检的33对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miR-93-5p、ROCK2 mRNA的表达;从LN小鼠中分离纯化RMC(经形态学鉴定),将其分为Control组、NC-mimics组(转染NC-mimics)、miR-93-5p mimics组(转染miR-93-5p mimics)、miR-93-5p-mimics+OE-NC组(转染miR-93-5p-mimics+OE-N)、miR-93-5p-mimics+OE-ROCK2组(转染miR-93-5p-mimics+OE-ROCK2)。检测各组细胞裂解液中miR-93-5p、ROCK2 mRNA的表达;MTT、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过表达miR-93-5p对RMC增殖、凋亡的影响;ELISA试剂盒检测RMC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MC细胞裂解液中PCNA、Bcl-2、Cleaved Caspase-3、ROCK蛋白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N组miR-93-5p表达降低(t=15.977,P<0.001),ROCK2表达升高(t=11.292,P<0.001)。与Control组、NC-mimics组相比,miR-93-5p-mimics组A570值、miR-93-5p、PCNA、Bcl-2表达升高,凋亡率、ROCK2 mRNA和蛋白、TNF-α、IL-6、IL-1β、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P<0.05);与miR-93-5p-mimics组、miR-93-5p-mimics+OE-NC组相比,miR-93-5p-mimics+OE-ROCK2组A570值、miR-93-5p、PCNA、Bcl-2降低,凋亡率、ROCK2 mRNA和蛋白、TNF-α、IL-6、IL-1β、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P<0.05)。
结论:
miR-93-5p通过靶向ROCK2抑制LN小鼠的RMC损伤。
2025 Vol. 31 (7): 1121-1127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1686 KB) (
3
)
1127
儿童IgA血管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中医证素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张博妍, 赵骞, 何松蔚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13
目的:
探讨儿童IgA血管炎复发危险因素,建立复发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探究中医证素分布。
方法:
选取在2018年至2023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初诊IgAV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在症状消失后1个月再次出现IgA血管炎特征性表现,分为复发组100例和未复发组100例(初次治愈后1年内未复发),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应用R软件版本4.4.2完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筛选与IgA血管炎复发独立相关的特征,构建预测患儿复发的列线图。如果某个变量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被观察到与IgA血管炎复发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该变量将被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从而进一步筛选得到与IgA血管炎复发独立相关的特征。rms包被用于构建列线图并进行可视化。应用R软件版本4.4.2完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中医证素分布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与IgA血管炎复发相关的中医证素。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初次发病病程天数、皮疹受累部位、NLR、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IgE与复发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儿童IgA血管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决策曲线表明,使用列线图预测IgA血管炎患儿复发时,具有较高的临床净效益。校准曲线的结果显示,列线图在不同的预测概率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校准性,预测值与实际复发率之间的偏差较小。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包括肺、大肠、热、外风在内的4项证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4项证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位证素中的大肠及病性证素中的热与复发独立相关(P<0.05)。
结论:
初次发病病程天数、皮疹受累部位、NLR、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IgE是儿童IgA血管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临床净效益,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较高。中医证素中的“大肠”及“热”是IgA血管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5 Vol. 31 (7): 1127-1133 [
摘要
] (
18
)
HTML
(1 KB)
PDF
(1747 KB) (
7
)
1134
电针联合健脾理气法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作用
臧红敏, 崔颖, 董妍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14
目的: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究电针联合健脾理气方对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健脾理气方组、电针+健脾理气方组,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HE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β水平,16s rRNA测序法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TLR4、p-p65 NF-κB/p65 NF-κB、p-I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相对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呈现明显的病理学损伤,血清中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标observed _species、Chao1、Shannon、Simpson降低(P<0.05),在门水平上,肠道菌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降低,在属水平上,肠道菌群中与短链脂肪酸生成及抗炎相关的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相对丰度降低,而与脂多糖产生相关的大肠杆菌_志贺氏杆菌(Escherichia_Shigella)、克雷白氏杆菌(Klebsiella)相对丰度升高,结肠组织中TLR4、p-p65 NF-κB/p65 NF-κB、p-IκB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相对于模型组,电针组、健脾理气方组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学损伤减轻,血清中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肠道菌群observed _species、Chao1、Shannon、Simpson升高(P<0.05),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拟普雷沃氏菌属、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变形菌门、大肠杆菌_志贺氏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相对丰度降低,结肠组织中TLR4、p-p65 NF-κB/p65 NF-κB、p-IκB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电针联合健脾理气方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电针或健脾理气方(P<0.05)。
结论:
电针联合健脾理气方可能通过抑制TLR4/NK-κΒ信号通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抑制炎症,进而减轻脓毒症大鼠的肠道损伤,且两治疗方法联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2025 Vol. 31 (7): 1134-1139 [
摘要
] (
11
)
HTML
(1 KB)
PDF
(1839 KB) (
6
)
1140
栀子苷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吉非替尼耐药性的影响
钱霞, 倪峰, 谭程, 王玲燕, 杨百霞, 崔娟娟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8.015
目的:
对栀子苷(GEN)能否通过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减弱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吉非替尼耐药性展开探讨。
方法:
体外培养人NSCLC细胞株PC9、PC9/GR,并将PC9/GR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L-GEN、M-GEN、H-GEN组(5、10、20mg/mL GEN)、H-GEN+SC79组(20mg/mL GEN+8μg/mL Akt激活剂SC79)。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DR1、MMP相关蛋白及Akt/MDM2/p5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L-GEN组、M-GEN组、H-GEN组较Control组PC9/GR细胞OD450值、克隆形成率、细胞侵袭数、MDR1、MMP-2、MMP-9、p-Akt/Akt、p-MDM2/MDM2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率、p53蛋白表达升高(P<0.05);H-GEN+SC79组较H-GEN组细胞OD450值、克隆形成率、细胞侵袭数、MDR1、MMP-2、MMP-9、p-Akt/Akt、p-MDM2/MDM2蛋白表达升高,凋亡率、p53蛋白表达降低(P<0.05)。
结论:
GEN主要基于Akt/MDM2/p53通路的抑制效应减弱NSCLC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性。
2025 Vol. 31 (7): 1140-1144 [
摘要
] (
14
)
HTML
(1 KB)
PDF
(2191 KB) (
5
)
临床研究
1145
胃癌组织中miR-1297 BCAT1表达与病理参数上皮-间充质转化及预后的关系
张霞, 邓双年, 杨晓鹃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16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微小RNA-1297(miR-1297)、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表达与病理参数、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150例(胃癌组)和同期胃肠息肉手术患者65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组织和胃肠息肉组织中miR-1297、BCAT1 mRNA和EMT标志物[波形蛋白(VIM)、蜗牛家族转录抑制因子1(SNAI1)、钙黏蛋白(E-cad)、N-钙黏蛋白(N-cad)]表达。通过在线数据库预测miR-1297与BCAT1的结合位点,Pearson相关分析胃癌组织中miR-1297、BCAT1 mRNA与EMT标志物表达的相关性;根据胃癌组织中miR-1297、BCAT1 mRNA表达均值分为高、低表达组,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miR-1297、BCAT1 mRNA表达胃癌患者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iR-1297、BCAT1 mRNA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与胃肠息肉组织比较,胃癌组织miR-1297、E-cad mRNA低表达,BCAT1 mRNA、VIM mRNA、SNAI1 mRNA、N-cad mRNA高表达(P<0.05)。miR-1297与BCAT1的3'-非翻译端4135-4142处存在结合位点。胃癌组织中miR-1297与BCAT1 mRNA、VIM mRNA、SNAI1 mRNA、N-cad mRNA表达呈负相关,与E-cad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BCAT1 mRNA与VIM mRNA、SNAI1 mRNA、N-cad mRNA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 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5)。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miR-1297表达低于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织,BCAT1 mRNA表达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150例胃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61.33%(92/150)。高miR-1297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高于低miR-1297表达患者,高BCAT1 mRNA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低于低BCAT1 mRNA表达患者(P<0.05)。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BCAT1 mRNA≥2.38为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iR-1297≥1.33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
结论:
胃癌组织中miR-1297低表达,BCAT1 mRNA高表达,与不良病理特征、EMT和预后有关,可能成为评估胃癌患者EMT和预后的新型标志物。
2025 Vol. 31 (7): 1145-1151 [
摘要
] (
9
)
HTML
(1 KB)
PDF
(1423 KB) (
5
)
1152
宫颈癌组织中miR-214-3p THBS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闫琼琼, 李亚萍, 朱海军, 王晓娟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17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微小RNA-214-3p(miR-214-3p)、血小板反应蛋白2(THBS2)的表达及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或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84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癌与癌旁组织中miR-214-3p、THBS2 mRNA表达。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214-3p与THBS2的结合位点,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miR-214-3p与THBS2在宫颈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按照中位数将宫颈癌组织miR-214-3p、THBS2 mRNA表达分为高/低表达组,Kaplan-Meier绘制高/低miR-214-3p、THBS2 mRNA表达的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曲线;以宫颈癌患者预后为因变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宫颈癌组织miR-214-3p表达(0.99±0.13)低于癌旁组织(1.55±0.18),THBS2 mRNA(1.13±0.07)高于癌旁组织(0.78±0.12)(t=-22.522、23.443,P均<0.001)。miR-214-3p与THBS2在3'-非翻译区3934-3941处存在结合位点,二者在在宫颈癌组织表达呈负相关(r=-0.830,P<0.001)。宫颈癌组织miR-214-3p、THBS2 mRNA表达与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t=-2.900、3.408、-3.870、2.908、-3.443、3.891,P均<0.05)。随访3年,84例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率为65.48%(55/84)。miR-214-3p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miR-214-3p低表达患者,THBS2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低于THBS2 mRNA低表达(Log-rank χ
2
=14.120、10.350,P均<0.05)。宫颈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低分化(HR=4.532,95%CI:1.230~16.707)、FIGO分期Ⅲ期(HR=6.038,95%CI:1.712~21.290)、淋巴结转移(HR=9.004,95%CI:2.167~37.422)和THBS2 mRNA≥1.11(HR=6.521, 95%CI:1.474~28.841),独立保护因素为miR-214-3p≥1.02(HR=0.141,95%CI:0.035~0.568)(均P<0.05)。
结论:
宫颈癌组织miR-214-3p低表达、THBS2 mRNA高表达,与不良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
2025 Vol. 31 (7): 1152-1158 [
摘要
] (
11
)
HTML
(1 KB)
PDF
(1441 KB) (
3
)
1158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miR-146a USF2 sCD7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张梅香, 左志刚, 刘秀娟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18
目的:
探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146a)、上游刺激因子2(USF2)、可溶性CD74(sCD7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脓毒症AKI患者144例,根据28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清miR-146a、USF2、sCD74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miR-146a、USF2、sCD74与脓毒症严重程度、AK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偏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46a、USF2、sCD74与预后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预后不良组脓毒症严重程度、AKI严重程度、APACHEⅡ、SOFA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miR-146a、USF2、sCD74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miR-146a、USF2、sCD74水平高于脓毒症患者(P<0.05);重度AKI患者血清miR-146a、USF2、sCD74水平高于轻度AKI患者(P<0.05);血清miR-146a、USF2、sCD74与脓毒症严重程度、AKI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46a、USF2、sCD74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6a、USF2、sCD74预测脓毒症AKI患者预后的AUC为0.776、0.751、0.780,Youden指数为0.438、0.406、0.479,敏感度为64.58%、64.58%、70.83%,特异度为79.17%、76.04%、77.08%;血清miR-146a、USF2、sCD74联合预测脓毒症AKI患者预后的AUC为0.922,Youden指数为0.771,敏感度为89.58%,特异度为87.50%,较各指标单独预测价值显著提高(Z=3.741、4.120、3.192,P均<0.001)。
结论:
脓毒症AKI患者血清miR-146a、USF2、sCD74水平与脓毒症和AKI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检测时能提高预测价值。
2025 Vol. 31 (7): 1158-1164 [
摘要
] (
10
)
HTML
(1 KB)
PDF
(1414 KB) (
8
)
1164
Hcy HbA1c UA水平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预测价值
王超, 董崇周, 章结楼, 明慧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19
目的:
探究Hcy、HbA1c、UA水平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预测价值研究。
方法:
选取在本院就诊的11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收治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所有患者在入院后1~2周内完成眼科检查,基于眼科检查结果,将118例患者分为两组:DR组(n=62)和NDR组(n=56)。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Hcy、HbA1c、UA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cy、HbA1c、UA水平与DR发生的独立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cy水平对DR的预测价值。
结果:
DR组患者的Hcy水平、眼压、HbA1c、UA明显高于NDR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HbA1c、UA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Hcy、HbA1c、UA联合对DR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95%CI:0.750-0.893),均高于单独检测(Z/P=2.137/0.032、4.527/<0.001、2.879/0.004),其敏感度为90.32%,特异性为66.07%。
结论:
血清Hcy、HbA1c、UA水平升高与DR的发生相关,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以上指标可作为DR潜在早期筛查指标,有助于临床风险分层和早期干预。
2025 Vol. 31 (7): 1164-1169 [
摘要
] (
13
)
HTML
(1 KB)
PDF
(1456 KB) (
6
)
1169
大于50岁男性及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TyG指数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何建秋, 张蕊, 刘晓燕, 高宇, 韩桂艳, 孟爱霞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相关指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关系。
方法:
选择大于50岁的男性T2DM患者及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共404例(男性181例,女性223例,)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腰椎(L
1
~L
4
)、股骨颈及全髋的骨密度,并根据T值水平分成3个亚组:骨量正常组185例、骨量减少组131例、骨质疏松组88例。测定所有患者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计算TyG指数,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
结果:
男性患者中,骨量正常组TyG指数高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F=3.251,P=0.041),女性患者中,骨量正常组TyG指数高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F=5.591,P=0.004),骨量正常组患者尿酸水平高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F=17.203,P<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是大于50岁的男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OR=0.405,P=0.049);TyG指数(OR=0.834,P<0.001)和尿酸(OR=0.991,P<0.001)是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TyG指数是大于50岁男性T2DM患者和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尿酸是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
2025 Vol. 31 (7): 1169-1172 [
摘要
] (
10
)
HTML
(1 KB)
PDF
(1179 KB) (
6
)
1172
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张夏伟, 冯兵, 何文城, 杨培全, 陈庭军, 韦深记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21
目的:
研究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转归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转归分为良好转归组55例[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2分]和不良转归组45例(mRS评分>2分)。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DW值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不良转归组患者的PDW水平明显高于良好转归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IHSS评分、血小板分布宽度为术后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血小板分布宽度升高可能提示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不良转归的风险较高,PDW可作为评估术后转归的重要参考指标。
2025 Vol. 31 (7): 1172-1176 [
摘要
] (
15
)
HTML
(1 KB)
PDF
(1197 KB) (
5
)
1176
超声监测RBF分级RRI联合BUA/Scr比值对重症腹腔感染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警价值
王见斌, 孟令胜, 杨威, 黎雨, 赵前扬, 顾国胜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22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肾脏血流(RBF)分级、肾脏阻力指数(RRI)联合血尿酸(BUA)/血肌酐(Scr)比值对重症腹腔感染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警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重症腹腔感染患者180例,根据入院7d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与无AKI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RBF分级、RRI、BUA/Scr比值,分析RBF分级、RRI、BUA/Scr比值对AKI的预警价值,另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重症腹腔感染患者96例作为外部验证数据集,验证RBF分级、RRI联合BUA/Scr比值对AKI的预警价值。
结果:
两组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系统(SOFA)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与无AKI组RBF分级、RRI、BUA/Scr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F分级与BUA/Scr比值呈负相关,RRI与BUA/Scr比值呈正相关(P<0.05);RBF分级、RRI、BUA/Scr比值与AKI显著相关(P<0.05);RBF分级、RRI联合BUA/Scr比值预警AKI的AUC为0.901,优于三者单独预测价值(P<0.05);RBF分级、RRI联合BUA/Scr比值预警外部验证数据集中重症腹腔感染患者发生AKI的AUC为0.928。
结论:
RBF分级、RRI、BUA/Scr比值与重症腹腔感染患者AKI存在一定关系,三者联合在评估患者发生AKI具有较高预警价值。
2025 Vol. 31 (7): 1176-1181 [
摘要
] (
10
)
HTML
(1 KB)
PDF
(1584 KB) (
4
)
1182
孕早期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胎盘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卢佳丽, 王常宏, 宛杨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23
目的:
探究孕早期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变化以及上述指标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3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同期100例正常妊娠孕妇的产检报告,将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纳入A组,同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轻度患者纳入A1组(n=79),将重度患者A2组(n=59),将正常妊娠孕妇纳入B组,观察A、B两组孕早期PAPP-A、PLGF水平的变化,并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早发型子痫发生的预测效能,观察A1、A2两组确诊时PAPP-A、PLGF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诊时血压水平与上述两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A组相较B组孕早期在PAPP-A水平、PLGF水平上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得出血清PAPP-A、PLGF水平对早发型子痫前期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908;A1组相较A2组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明显更低,在血清PAPP-A、PLGF水平上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孕妇SBP、DBP水平与PAPP-A水平、血清PLGF水平均呈负相关。
结论:
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孕早期血清PAPP-A、PLGF水平均降低,其水平均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表现出较高预测效能,且与患者血压水平关系密切,早期检测可为预防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生提供参考。
2025 Vol. 31 (7): 1182-1185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1280 KB) (
5
)
1186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桥形成对活动功能的影响
梁志强, 王铭浩, 陈艳红, 赵蕾, 姜凤云, 岳静静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2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骨桥形成对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活动功能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为早期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我院风湿科接受诊治的92例已出现骨桥的AS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的94例未形成骨桥和椎体前缘骨硬化的AS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借助对枕墙距、指地距的测量以及开展Schober试验等相关指标的检测,采用影像学检查进行mSASSS评分,对患者进行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通过回归分析mSASSS对BASFI的影响,进而剖析骨桥形成对于活动功能的影响。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枕墙距、指地距明显高于对照组,然而Schober试验的结果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的mSASSS评分、BASF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mSASSS与BASFI呈显著正相关(β=0.43,95%CI 0.27~0.59,P<0.001),表明骨桥的形成极大地降低了AS患者的椎体活动度,对患者活动功能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
结论:
骨桥的形成影响了AS患者的活动功能,早期的准确识别以及及时干预对于优化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5 Vol. 31 (7): 1186-1190 [
摘要
] (
10
)
HTML
(1 KB)
PDF
(1204 KB) (
3
)
1191
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淋巴结清扫手术情况炎症因子及预后的比较研究
高梓豪, 张成功, 丁凡, 代德柱, 宋旭东, 陶国全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25
目的:
观察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治疗胃癌患者对其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到2024年8月收治的102例胃癌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TLDG组(51例)、LADG组(51例)。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情况、炎症因子及预后。
结果:
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阳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DG组手术主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LADG组(P<0.05),TLDG组吻合时间长于LADG组(P<0.05)。术后24h,TLDG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手术前后差值小于LADG组(P<0.05)。患者随访时间为4~59个月,TLDG组有7例因肿瘤相关事件死亡,累积生存率为73.00%,LADG组有5例因肿瘤相关事件死亡,累积生存率为78.10%,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LDG和LADG均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TLDG在术后恢复方面表现较好,手术主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较短,且炎症因子反应较小。
2025 Vol. 31 (7): 1191-1195 [
摘要
] (
11
)
HTML
(1 KB)
PDF
(1357 KB) (
4
)
1195
基于PI-RADSv2.1的双参数磁共振成像联合fPSA/tPSA在鉴别前列腺移行带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
项杨, 彭传勇, 范菊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26
目的:
探究基于第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v2.1)的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联合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总PSA(fPSA/tPSA)在鉴别前列腺移行带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7例前列腺移行带结节患者,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前列腺癌(PCa)组(37例)、前列腺增生组(70例)。对比两组fPSA/tPSA、PI-RADSv2.1评分、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并分析fPSA/tPSA、PI-RADSv2.1评分及其联合对前列腺移行带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
结果:
PCa组fPSA/tPSA值小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两组PI-RADSv2.1评分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fPSA及tPSA水平均大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但两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SA/tPSA、PI-RADSv2.1评分是前列腺移行带结节的影响因素(P<0.05);fPSA/tPSA与PI-RADSv2.1评分诊断前列腺移行带结节时,以PI-RADSv2.1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为0.889,以3分为最佳截断值,PI-RADSv2.1评分诊断前列腺移行带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49%、88.57%;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诊断模型为:logit(p)=-4.327+1.825*PI-RADSv2.1评分-15.730*fPSA/tPSA,经Hosmer-Lemeshow检验,χ
2
=7.585、P=0.475,ROC曲线显示,联合诊断前列腺移行带结节的AUC为0.936,以0.48为最佳截断值,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78%、94.29%。
结论:
fPSA/tPSA、PI-RADSv2.1评分均可用于前列腺移行带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诊断,但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2025 Vol. 31 (7): 1195-1200 [
摘要
] (
10
)
HTML
(1 KB)
PDF
(1329 KB) (
3
)
120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黄亚芳, 蒋婉婷, 刘冠茜, 庞家乐, 陈润花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27
目的:
为了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及行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2110例和 1247例同时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组和阴性组。
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胃息肉和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73.05%、81.08%、77.67%、86.77%、82.70%、91.67%、68.28%和77.78%,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结直肠息肉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7.80%,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结直肠息肉、消化性溃疡和结直肠息肉、胃息肉和结直肠息肉、胃癌和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73.23%、79.61%、73.37%和 92.31%,感染组感染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性别、年龄与婚姻状况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下消化道疾病以及上下消化道合并症密切相关。此外,男性、已婚和高龄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管理以及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2025 Vol. 31 (7): 1200-1205 [
摘要
] (
24
)
HTML
(1 KB)
PDF
(1213 KB) (
5
)
1205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MAD3与CD44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吕栋, 唐良成, 孙青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28
目的:
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信号转导分子3(SMAD3)与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对预后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为1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3年10月,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周围癌旁组织中SMAD3和CD44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根据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将其分组:转移组(n=56)和未转移组(n=54)。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情况,记录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MAD3和CD44表达水平,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情况,记录其病灶组织中SMAD3、CD44表达水平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间的相关性。
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SMAD3mRNA和CD44mRNA水平高于癌旁组织,SMAD3蛋白和CD4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转移组患者SMAD3的mRNA、蛋白和CD44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患者(P<0.05);110例患者中SMAD3阳性表达51例,占比46.36%,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灶情况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SMAD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SMAD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110例患者CD44蛋白阳性表达60例,占比54.5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灶情况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CD44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D4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LR、PDW、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灶情况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SMAD3阳性表达、CD44阳性表达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升高是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SMAD3、CD44均在癌组织中呈现出异常表达,临床可将其作为诊断新指标,辅助提高早期确诊率并为评估淋巴结转移提供新方向。
2025 Vol. 31 (7): 1205-1211 [
摘要
] (
11
)
HTML
(1 KB)
PDF
(1229 KB) (
3
)
1211
WaveOne Gold镍钛锉与手用不锈钢K锉对根尖牙周炎患者根管预备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朱秀娟, 刘刚, 周亚楠, 陈珍珍, 李冰润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29
目的:
对比WaveOne Gold镍钛锉与手用不锈钢K锉对根尖牙周炎患者根管预备的效果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
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本院行根管治疗的130例患者依据临床指征对应的器械选择分为镍钛锉组(n=66,WaveOne Gold镍钛锉)和K锉组(n=64,手用不锈钢K锉)。比较两组的一次根管预备成功率、根管预备时间;评价两组的根管填充效果及术后7d的疼痛情况。
结果:
镍钛锉组的一次根管预备成功率高于K锉组,根管预备时间短于K锉组(P<0.05);镍钛锉组的根管恰填率高于K锉组(P<0.05);术后7d,镍钛锉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K锉组(P<0.05)。
结论:
相比于手用不锈钢K锉,WaveOne Gold镍钛锉应用于根尖牙周炎患者根管预备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提升一次性根管预备成功率,缩短根管预备时间,提升根管填充效果,减轻术后疼痛。
2025 Vol. 31 (7): 1211-1215 [
摘要
] (
17
)
HTML
(1 KB)
PDF
(1203 KB) (
3
)
1215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PRDX6 LTBP2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李娟, 高婧钰, 程艳, 周莹, 晏如意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3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血清过氧化物还原蛋白6(PRDX6)、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2(LTBP2)在乳腺癌(BC)前哨淋巴结转移(SLNM)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BC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EUS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RDX6、LTBP2水平,术中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及病理检查。根据是否发生SLNM将116例BC患者分为转移组(n=46)和未转移组(n=70);比较转移组与未转移组BC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PRDX6、LTBP2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US、血清PRDX6、LTBP2单独及联合检测对BC患者SLNM的预测效能。
结果:
转移组与未转移组BC患者在年龄、BMI、绝经情况、肿瘤位置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T分期、脉管浸润、ER状态方面差异显著(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EUS诊断SLN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89.13%(41/46)、88.57%(62/70),准确度为88.79%(103/116),且CEUS与“金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68,P<0.05);转移组患者血清PRDX6、LTBP2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RDX6诊断SLNM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91.3%、82.7%,LTBP2诊断SLNM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7%、63.1%;CEUS联合血清PRDX6、LTBP2诊断SLNM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82.7%,三者联合诊断的AUC均显著高于CEUS、血清PRDX6、LTBP2单独测定(Z=2.548、2.205、1.990,P均<0.05)。
结论:
CEUS联合血清PRDX6、LTBP2对BC患者SLNM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BC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025 Vol. 31 (7): 1215-1219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1452 KB) (
3
)
文献综述
1219
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王聂平, 苏丽, 池水晶, 万良柏, 张国民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31
2025 Vol. 31 (7): 1219-1223 [
摘要
] (
13
)
HTML
(1 KB)
PDF
(1211 KB) (
7
)
1223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与肿瘤相关的研究进展
肖经雪, 马婕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32
2025 Vol. 31 (7): 1223-1226 [
摘要
] (
16
)
HTML
(1 KB)
PDF
(1196 KB) (
8
)
病例报告
1227
1例误诊为胚胎性癌的纵隔原发性卵黄囊瘤
刘淑琴, 杨一鸣, 李坤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5.07.033
2025 Vol. 31 (7): 1227-1229 [
摘要
] (
11
)
HTML
(1 KB)
PDF
(1531 KB) (
4
)
公共卫生
1229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2025 Vol. 31 (7): 1229-1232 [
摘要
] (
6
)
HTML
(1 KB)
PDF
(1146 KB) (
7
)
冀ICP备2025106803号
冀公网安备13080202000786号
版权所有 © 2016 《河北医学》杂志社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